第(2/3)页 李世民从桌上拿起药碗,摆了摆手,让其他人等全都退下,来到长孙皇后的床边,亲自端起了药碗。 “来,快把药喝了吧……” 面对着李世民的体贴温存,若是放在往常,别说是一碗药了,就是一碗毒药,长孙皇后也会觉得甘之如饴。 可今日,她却红着眼睛,将脑袋别了过去,无声的表达着自己的抗议。 见状,李世民苦笑了一声,眼神中露出了一抹无奈之色。 他只好先将药碗到一边,握住长孙皇后的手,低声道: “唉,朕知道你在生我的气,可白天的事情,你没有在场,太子他这一次是有些越界了,若是朕一味纵容他,保不齐将来就会闯出大祸来…… 你不同于寻常女子,自幼学文读史都强我不少,你也该知道,青史斑斑,上面有多少帝王血泪,君不见汉武,隋文乎?” 汉武帝活活把太子逼得谋反,最后因为巫蛊事件,杀了太子一家。 隋文帝则是硬生生被儿子杀死,夺了皇位。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算是明君典范了,却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太子之间的关系,最后成了遗憾千古。 李世民自知得到皇位的过程,有些不那么光明。 因此在继承人上面,他便格外敏感。 一方面,他极希望太子可以积极进取,本事越大越好,只有这样,他才敢把偌大一个国家,交到太子手上。 另一方面,他又希望太子在某些方面应更循规蹈矩,不要随便挑战他皇帝的威严。 殊不知,他的这两种期待,原本就是互相矛盾的。 一个有志向,有能力的太子,势必不会唯唯诺诺,凡事都靠请求做事。 一个处处都讲规则的乖宝宝,又怎么可能成为李世民心中,那独当一面,堪当重任的储君人选? 原本长孙皇后的情绪便是一直隐忍着的,如今听到李世民的这一番话,犹如泄洪的堤坝,再也绷不住了。 “太子?莫非在陛下心中,只有太子,而没有儿子吗?” 长孙皇后泪水从脸颊上滑落,死死瞪着李世民,有些生气道: “想那汉武帝,若时时都与太子谈心,悉心照顾,父子间又怎会被外臣离间,一代明君,居然被小小的巫蛊之术玩弄于鼓掌之间,何其可悲? 还有那隋文帝,若是他深入了解,知道你那表哥性情,又怎会草率地将皇位传于这样一个人手里,死不瞑目? 这两起悲剧,其本质正是因为君臣相疑,父子猜忌,陛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,却为何又要明知故犯?” “你……你放肆!” 听到长孙皇后的话,李世民仿佛被人戳到痛处,一下子脸色涨的通红。 “朕这是防患于未然,明白吗?朕的苦心,难道你就看不出来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