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高度1000到,现在看舰上只能看到一点灯光,舰体轮廓无法观察。” “保持航向,继续下高度500。目视条件报。” 陈铭听到戴民盟的答复没有意外,继续让其下降高度。 航母夜间降落最大的难题就是飞行员的目视问题。所以完成夜间降落,更多的需要依靠飞行员的个人能力,陈铭这些舰上人员能够提供的辅助虽说必要,但并不是成功着舰的决定性因素。 陈铭也需要通过这种试验性的训练,摸清楚飞行员们在夜间降落过程中,不同高度层的目视条件是怎么样的。 “高度500到。现在灯光已经分开,舰岛的灯光比较亮,助降信号灯很微弱,但能看到光。无法目视舰体轮廓,无法判断飞行道位置,但已经可以做大体调整了。” “飞控收到,继续下高度300。” 500米高度,可以目视到灯光区分。也就是说,夜间降落阶段,到500米高度,才真正开始。 “高度300到,已目视舰体轮廓,我正在进行调整。无法目视飞行道,可以看到飞行甲板了。” “飞控收到,继续下高度200。飞鲨,我这边看到你机头偏左,需要向右调整15度。” 陈铭看着引航雷达上显示战鹰有点偏离方向,立马向戴民盟示警道。同时开始下令。 “甲板着舰调运就位。” “是,右修正15度。” “高度200到,可以目视飞行道轮廓,就是大概判断出飞行道的位置。引导员荧光棒不可见。” “别着急,修正完毕后慢慢下100,过程中的目视条件变化报。” 陈铭听到戴民盟的回复后立马说道。真正的夜间着舰就要到了。 “180米,目视舰岛轮廓。” “150米,舰岛目视清晰。” “120米,微弱目视跑道中线荧光棒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