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技术?天工开物中已经将骡机的原理都写出来了,如今松江府都有专门制造骡机的工坊,只要有钱随时可以购买投资。 会操纵骡机的纺织工人那更是遍地都是,东南又没有卖身契,只要肯开出更好的薪水,自然有人愿意去做。 货源?上海码头每天都有晨市,从全国各地运送过来的棉花会在这里拍卖,还有专门的人帮你拉到工坊去,只要你愿意给钱。 销售?松江府有的是棉布商人收购棉布。 一个完全不懂任何技术的人,只要愿意花钱,理论上可以在一个月内弄出一个棉布工坊出来。 当然了,这种外行人肯定是亏本的,但是也足以说明棉布纺织行业的门槛确实不高。 徐琨也明白这一点,徐家也在逐渐转型,减少对棉布纺织行业的投资,向水泥、玻璃这些产业做转移。 徐阶又说道:“就算是水泥和玻璃工坊,其实也没什么门槛的。” “松江府的产业科有专门的技术人才,帮着解决玻璃产业的问题,水泥更是没什么太大的难度,就是前期土地和设备的投入大一点罢了。” 徐琨无奈的点头,父亲说的不错,这些行业确实没有壁垒。 徐阶说道:“但是铁路不同。” “首先铁路就是官营的,只有官方可以建造铁路,或者说没有官方的许可,不可能随便建造铁路,这就和棉布纺织完全不同,光是这一点,就可以阻止大部分的竞争。” 徐琨想了想,赞同的点头。 “其次是铁路的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。” “为什么棉布价格下降,一是生产多了,二是大家需求也少了。棉布再便宜,在穿坏之前老百姓也不会天天买的,但是出行和运输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。” “儿子,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,我那几个孙儿没有我读书做官的才能,也没有你经商的才能,但是已经不错了,他们好歹都不败家。” “那他们的儿子呢?说不定还不如他们呢。” 徐琨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思路,他立刻召集了松江府的大商人,搞出了这个投资计划。 但是这会儿听到了许国的计划,徐琨迅速盘算起来。 许国的计划只是做了几点修改。 首先是支线,原本的铁路只经过松江府最繁华的几个县城,现在铁路要求几个偏远的县城也纳入到铁路支线中。 其次是周边土地,铁路沿线的土地会在公布施工方案后冻结,等铁路完工后再售卖交易,也就是只能按照完工后的价格交易。 最后就是火车站的商铺了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