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六章 灭佛-《异界至尊妖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太武帝拓跋焘还下令,为寇谦之师徒在京城东南修建了五层高的道坛,遵其新经之制,取名玄都坛。住道士一百二十人,朝廷供给衣食。道士、道徒每日斋肃祈请,六时礼拜,每月举行一次厨会,有数千人参加,费用由国家供给。

    太延六年,太武帝根据寇谦之的建议,改元太平真君,后又应寇谦之所请,亲自至道坛受符箓。

    自此,北魏历代皇帝即位时,都至道坛受符箓,成为一种规制,依此作为鲜卑拓跋部统治汉族的一种依据。

    寇谦之去北魏平城以前,朝廷多信佛教,寇谦之的新天师道得到太武帝拓跋焘崇奉之后,自然影响到佛教的发展,但当时太武帝拓跋焘对佛教并无恶意。

    后来,太武帝拓跋焘发现僧尼不守清规,干些伤风败俗的事,遭到太武帝拓跋焘的怨恨,才下令禁僧俗来往。

    太平真君六年,拓跋焘发现长安佛寺僧人与起兵反魏的胡人盖吴有牵连,下令诛杀长安沙门。

    第二年,拓跋焘下诏各州杀僧人,毁佛像,禁民信佛,北魏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而衰败。

    然而,寇谦之对太武帝灭佛活动,不太热心,甚至反对。他认为道教己处于国教地位,佛教己无力相争,没必要排佛,他认为新天师道吸收了不少佛教义理。道佛互相融合,可以共处,根本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,而且老子化胡,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化身之一。

    他更认识到以太子晃为首的鲜卑贵族崇佛抑道,排佛过于激烈,势必影响政局不稳,不利道教。

    所以,对于执意灭佛的崔浩,寇谦之多次争辩利害得失,崔浩不听。

    崔浩想施展用儒家思想来治国,削弱贵族势力,寇谦之意识到这可能逞一时之快,而最终会招致杀身之祸,后果相当严重。

    寇谦之不仅想到崔浩的未来灾难,也想到了他自己的现状,他以太武帝名义修建静轮天宫,因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,欲上与天神交接,功役万计,终年不成,而招致皇太子一帮人的非议:“寇谦之想以无止境的时间,办不可能办到的事,费损财力,疲劳百姓,恐怕不太合适吧?”

    太武帝也认为不无道理,寇谦之很清楚这个内情。他还意识到他所招收的新老弟子,入京城之后,个个贪图享受,无所长进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