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6章 海禁之辩-《朱元璋穿越崇祯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朱元璋听完顾继坤的讲述,看向夏完淳道:「夏卿,你觉得顾继坤说的可在理?」

    夏完淳闻言,道:「亭林先生(顾继坤的号)所言确实是江南之弊,只是此疾存之已久,若不革新吏治,恐难成功!」

    顾继坤摇头道:「刚才草民所言乃治本之策,现今天下惶惶,不宜再添变数,所以此法只能缓缓行之。」

    「今若要开海禁,则要杜绝此事,可新设有司衙门管理海外交易,一来可以培养人才,为将来革新吏治做准备。」

    「再则亦可抑商增赋,用之养兵安民,以免他地再起战乱。」

    「三则可......治尾大不掉......」

    顾继坤含糊过第三点后,又看向朱元璋。

    朱元璋闻言,知他是暗指郑氏一族,不由对他多了一分看重。

    这时,夏完淳又开口道:「现今战乱不断,农田荒芜,粮食不足,而海外交易所得多是白银,一旦这些白银涌入,恐会推高粮价,让百姓生活更加艰难,是否有些得不偿失?」

    顾继坤闻言,笑道:「夏大人,你恰好说反了!」

    「要知百姓之所以困苦,就是因为白银太贵,而且大都掌握在富商手中,由他们定价,所以无论是否丰凶之年,百姓所得都有限。」

    「若是有源源不断的白银涌入,富商就失去了定价之权,加之他们手中的银子已没先前那般值钱,为减少损失,必会减少收藏。」

    「这样流通的银子多了,百姓的粮食也就值钱了,那他们自会比先前富裕些。」

    众人闻言,皆露出沉思之色。

    这时,一直沉默的吴其沆突然开口道:「忠清兄(顾继坤的字),你这是建立在富商抛售白银的基础上,若是他们不抛售白银,反而大力收购呢?」

    朱元璋才理清思路,此刻听到吴其沆的话,不由又皱起了眉头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